本章内容为《沉默的大多数》个人尊严的全文阅读页
|
桑舞小说网 > 综合其它 >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:王小波 | 书号:39608 时间:2017/9/6 字数:2083 |
上一章 个人尊严 下一章 ( → ) | |
在国外时看到,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,总是从两个立独的方面来进行:一个方面是家国或者社会的尊严,这像是时事的经线;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,这像是时事的纬线。回到国內,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,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。 提到尊严这个概念,我首先想到英文词dignity,然后才想到相应的中文词。在英文中,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,还有体面、⾝份的意思。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,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。从上古到现代,数以亿万计的国中人里,没有几个人有过属于个人的尊严。举个大点的例子,国中历史上有过皇上对大臣施廷杖的事,无论是多大的官,一言不和,就可能受到如此当众羞辱,⾼官尚且如此,遑论百姓。除了皇上一人,没有一个人能有尊严。有一件最怪的事是,按照传统道德,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种光荣,文死谏嘛。说⽩了就是:无尊严就是有尊严。此话如有任何古怪之处,罪不在我。到了现代以后,人与人的关系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,仍有这种遗风——我们就不必细说“文⾰”中、“文⾰”前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。到了现在,已经不用见官下跪,也不会在庇股上挨板子,但还是缺少个人的尊严。环境就是这样,共公场所的秩序就是这样,人对人的态度就是这样,不容你有任何自尊。 举个小点的例子,每到舂运⾼嘲,大家就会在传媒上看到一辆硬座车厢里挤了三四百人,厕所里也挤了十几人。谈到这件事,大家会说家国的铁路需要建设,说到铁路工人的工作难做,提到全安问题,提到所有的方面,就是不提这些民工这样挤在一起,完全没有了个人的尊严——仿佛这件事很不重要似的。当然,只要民工都在过年时回家,火车总是要挤的,谁也想不出好办法。但个人的尊严毕竟大受损害;这件事总该有人提一提才对。另一件事现在已是老生常谈,人走在街上感到內急,就不得不上共公厕所。一进去就觉得自己的尊严一点都没了。现在京北的公厕正在改观,这是因为外国人到了国中也会內急,所以京北的公厕已经臭名远扬。假如外国人不来,厕所就要臭下去,而且大街上改了,小胡同里还没有改。我认识的一位国美留生学说,有一次他在小胡同里內急,走进公厕撒了一泡尿,出来以后,猛然想到自己刚才満眼都是⻩⽩之物,居然能站住了不倒,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就急忙来告诉我。京北的某些街道很脏很 ![]()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,我发现自己曾有一种特别的虚伪之处,虽然一句话说不清,但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。假如我看到火车上特别挤,就感慨一声道:这种事居然可以发生在华中 民人共和国的土地上!假如我看到厕所特脏,又长叹一声:唉!京北市这是怎么搞的嘛!这其中有点幽默的成分,也有点当真。我的确觉得家国和府政的尊严受到了损失,并为此焦虑着。当然,我自己也想要点个人尊严,但以个人名义提出就过于直露,不够体面——言必称天下,不以个人面目出现,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所在。当然,现在我把这作为虚伪提出,已经自外于知识分子。但也有种好处,我找到了自己的个人面目。有关尊严问题,不必引经据典,我个人就是这么看。但国中忽视个人尊严,却不是我的新发现。从大智者到通俗作家,有不少人注意到一个有国中特⾊的现象。罗素说,国中文化里只重家族內的私德,不重社会的公德公益,这一点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。费孝通说,国中社会里有所谓“差序格局”与己关系近的就关心,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。结果有些事从来就没人关心。龙应台为这类事而愤怒过,三⽑也大发过一通感慨。读者可能注意到了,所有指出这个现象的人,或则是外国人,或则曾在国外生活过,又回到了国內。没有这层关系的国中人,对此浑然不觉。笔者自己曾在外国居住四年,假如没有这种经历,恐怕也发不出这种议论——但这一点并不让我感到开心。环境脏 ![]() 人有无尊严,有一个简单的判据,是看他被当作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。这件事有点两重 ![]() ![]() |
上一章 沉默的大多数 下一章 ( → ) |
若发现沉默的大多数章节出错,请您点此与我们联系,本作品《沉默的大多数》为私人收藏性质,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 王小波 所有!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后果自负。 |